小儿期前收缩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及患儿个体情况选择,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一、常用药物及适用情况
-
β受体阻滞剂
- 美托洛尔: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律失常,适用于无器质性病变且症状明显者。
- 普萘洛尔:减缓心脏传导,减少室性早搏频率,适用于有明显症状或焦虑诱发的患儿。
注意:哮喘患儿禁用此类药物。
-
Ic类抗心律失常药
- 普罗帕酮:通过减慢传导速度减少早搏发生,适用于室性或房性期前收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或头晕。
-
钙通道阻滞剂
- 维拉帕米:抑制钙离子内流,对室上性期前收缩效果较好,但需警惕低血压风险。
-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 胺碘酮:作用持久,适用于难治性病例,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甲状腺或肺功能。
- 索他洛尔: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减少发作,需监测心电图。
二、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 无症状或偶发早搏:无需用药,以生活调整为主(规律作息、避免刺激饮食)。
- 明确病因:如心肌炎需用营养心肌药物(如维生素C、二磷酸果糖),洋地黄中毒需停药并补钾。
- 禁忌证:根据患儿基础疾病选择药物,如哮喘禁用β受体阻滞剂,低血压慎用维拉帕米。
- 监测与随访: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疗效及药物副作用。
三、非药物治疗
- 对于药物无效或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术等手术治疗。
- 合并心理因素者,配合心理行为疗法(如放松训练)辅助改善症状。
总结:药物选择需个体化,β受体阻滞剂和普罗帕酮为一线用药,复杂病例需联合病因治疗。用药前应全面评估患儿情况,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