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赤痢多因湿热或热毒侵袭肠道,导致血分受损。当热邪炽盛时,会灼伤胃络和肠道血络,使血液溢出脉外,混入粪便中形成赤痢(即大便带血不带脓)。长期饮食不洁、脾胃功能失调也可能加重病情。 -
现代医学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赤痢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 细菌感染(如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肠道,破坏黏膜引发炎症和出血。
-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损伤黏膜,导致腹泻和便血。
-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破坏肠道组织,引起脓血便。
- 其他因素:食物变质、肠道菌群失衡或滥用抗生素也可能诱发赤痢。
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观点,赤痢的核心机制均与肠道炎症导致黏膜损伤、血液渗出有关。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增强免疫力,并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