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咬痕形态
臭虫叮咬的咬痕通常是连续的一排小红点,伴随明显瘙痒和红肿。若咬痕呈线状排列或成群分布,且中央有针尖状瘀点或水疱,需警惕中毒可能。 -
警惕全身症状
若在咬伤后24-48小时内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提示中毒或严重过敏反应:- 皮肤症状:剧烈瘙痒、大片红斑、水疱甚至皮肤坏死;
- 全身反应:头痛、发热、乏力、恶心、呼吸困难或关节痛;
- 严重过敏:胸闷、四肢麻木、昏迷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
检查环境与虫体
检查露营环境(如床垫、床板缝隙)是否有臭虫成虫、若虫或虫卵。若发现臭虫,需及时清理环境并避免再次叮咬。 -
及时就医判断
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中毒迹象(如意识模糊、肌颤、酱油色尿等),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血液检查或皮肤测试确认是否中毒,并给予抗过敏、解毒等治疗。
预防建议:露营前使用驱虫剂,保持衣物和床铺清洁干燥;被咬后避免抓挠,可局部涂抹止痒药膏(如皮炎平)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