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对症药物
- 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缓解水肿,但需严格监测剂量,避免电解质紊乱。
- 房颤患者可选用地高辛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控制心律或预防血栓。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能改善心脏功能,但需注意低血压风险。
-
原发病治疗
- 若由多发性骨髓瘤等继发病因引起,需联合化疗、放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 部分类型(如ATTR淀粉样变)可尝试靶向药物治疗,但需根据基因突变类型选择。
二、手术治疗
- 心脏移植
- 适用于终末期患者,但需评估供体匹配度及术后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耐受性。
- 起搏器或除颤器植入
- 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障碍时,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三、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控制
- 严格限制钠盐(氯化钠)和水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 定期监测
- 通过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定期评估心脏功能及疾病进展。
- 预防感染与劳累
- 避免呼吸道感染和过度劳累,戒烟酒以降低心脏负荷。
四、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需综合评估药物副作用及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方案。
- 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可延缓淀粉样蛋白沉积,改善预后。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并密切随访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