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壅积症是一种由于十二指肠阻塞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全身并发症。以下从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1. 什么是十二指肠壅积症?
十二指肠壅积症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十二指肠阻塞,使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并引起食物壅积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症状包括:
- 上腹部疼痛和饱胀感,多在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发生。
- 恶心、呕吐胆汁样物,有时因饱胀而自行呕吐以缓解症状。
- 周期性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可能伴有便秘。
2. 十二指肠壅积症的形成原因
十二指肠壅积症的形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解剖因素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0%。肠系膜上动脉与十二指肠、腹主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异常(如肠系膜过长或过短、内脏下垂、脊柱前倾等)会导致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阻碍内容物通过。
- 先天性畸形:如十二指肠远端狭窄、环状胰腺压迫、腹膜束带牵拉等,这些先天异常可导致十二指肠阻塞。
(2)肿瘤压迫
- 十二指肠肿瘤、腹膜后肿瘤、邻近肿大淋巴结、肠系膜囊肿等,都可能压迫十二指肠,导致阻塞。
(3)炎症或术后粘连
- 十二指肠远端或近端空肠的炎症、息肉、胆囊或胃部手术后粘连等,也可能引发十二指肠壅积。
3. 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壅积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十二指肠阻塞,进而引起:
- 阻塞部位近端扩张:食物和消化液无法顺利通过,导致十二指肠近端扩张。
- 胃肠道逆蠕动:阻塞部位可能出现逆蠕动,加重症状。
- 营养不良:长期症状可能导致消瘦、脱水、贫血及全身营养不良。
总结
十二指肠壅积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解剖异常、肿瘤压迫、炎症或术后粘连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十二指肠阻塞引起的食物壅积,进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参考相关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