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常见全身性症状
- 发热:约半数老年患者可能出现中低热(一般<39℃),以午后或夜间为主,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发热。常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盗汗、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 贫血:因感染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
- 关节和肌肉疼痛: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游走性疼痛,可能伴有肌肉酸痛或背痛。
二、心脏相关症状
- 心脏杂音:约80%患者可闻及杂音,可能为新发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如呈“海鸥鸣样”),提示瓣膜受损。
- 心功能不全:因瓣膜破坏或心肌炎,可能出现气促、心悸、活动耐量下降,严重时发展为心力衰竭。
三、栓塞相关表现(多见于病程中后期)
- 神经系统损害:脑栓塞可导致头痛、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是老年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 内脏栓塞:
- 肾栓塞:表现为血尿、腰痛、肾功能异常。
- 脾栓塞:左上腹疼痛、脾肿大。
- 肺栓塞: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多见于右心心内膜炎)。
- 皮肤黏膜表现:四肢末端或口腔黏膜出现针尖样瘀点,或痛性紫红色结节(Osler结节)。
四、非典型表现
老年人症状隐匿且易混淆,如无发热、仅表现为虚弱或体重减轻,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
提示:老年人若出现持续乏力、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反复低热,尤其合并基础心脏病或近期有感染史(如牙科操作),应高度警惕心内膜炎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