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中毒的常见症状
-
局部反应
- 红肿瘙痒:被毒虫叮咬后,叮咬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灼热感,甚至形成水疱或化脓。
- 疼痛:部分毒虫(如蜜蜂、蝎子)叮咬后疼痛明显,可能伴随肌肉酸痛。
-
全身症状
- 轻度中毒: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关节痛等。
- 重度中毒: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四肢麻木、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需立即就医。
二、紧急处理建议
-
初步处理
- 清洗伤口: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叮咬处,中和毒素。
- 冷敷止痛:冰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 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
根据虫类针对性处理
- 蜂类/蜈蚣:立即拔出毒刺(如有),冷敷后尽快就医。
- 蜱虫:用酒精使其脱落,避免硬拔,观察是否发热。
- 未知毒虫:若叮咬后出现全身症状,直接就医并保留虫体样本供鉴别。
三、何时需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务必及时就诊:
- 局部红肿扩散、疼痛加剧或化脓;
- 发热、呼吸困难、头晕、意识模糊等全身中毒症状;
- 过敏体质者出现皮疹、喉头水肿等。
清明踏青防护小贴士
- 穿长袖长裤,避免暴露皮肤;
- 随身携带驱蚊剂、肥皂水及急救药品;
- 避免在草丛、树林长时间停留,减少虫咬风险。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请立即联系120或前往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