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饮食调理,需以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免疫力、促进恢复为核心原则。具体建议如下:
一、推荐食物
- 高蛋白低脂食物
如鱼类、鸡肉、瘦肉、豆腐、鸡蛋、脱脂牛奶等,可提供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系统功能。 - 富含维生素的蔬果
- 苹果、橙子、菠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E,帮助抗氧化和减轻炎症。
- 百合、苦瓜、绿豆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合感染期食用。
- 易消化的主食
米粥、面条等清淡主食可减少胃肠负担,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 增强免疫力的食材
香菇、银耳、木耳等菌类富含多糖类物质,可提升免疫功能。
二、需限制或避免的食物
- 高盐食物
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可能加重水钠潴留,增加心脏压力。 - 辛辣刺激性食物
辣椒、生蒜等可能刺激消化道,影响营养吸收。 - 油腻及高脂食物
油炸食品、肥肉等会增加代谢负担,不利于炎症控制。 - 过敏风险高的“发物”
如带壳海鲜、笋、芋头等,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三、特殊时期饮食调整
- 术后恢复期:可选用吉林参炖瘦肉、党参北芪煲汤等食疗方,辅助补气养血。
- 合并心功能异常时: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盐量控制在3g以下。
四、其他注意事项
- 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煎炸。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过量进食。
注:饮食调理需结合患儿个体情况及医嘱执行,急性期或病情较重时需优先配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