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可快速缓解急性期炎症,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尤其糖尿病患者需谨慎。
-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适用于慢性或反复发作患者,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但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 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针对特定炎症因子,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需严格评估感染风险后使用。
2. 饮食调整
- 低脂、低纤维、易消化:选择蒸蛋羹、小米粥等食物,避免辛辣、生冷及高纤维食品(如坚果、粗粮),减少肠道刺激。
- 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蛋类等优质蛋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 规律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食物卫生以预防感染。
3. 生活管理
- 定期复查:通过肠镜和血液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心理调节:保持积极心态,可通过冥想、社交活动缓解焦虑,避免情绪波动加重病情。
-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避免剧烈活动。
4. 手术治疗
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穿孔),需考虑手术干预,但需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提示:炎症性肠病易复发且需长期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