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皖南和皖西的划分可以从地理、文化和生态特征进行综合说明:
一、地理划分依据
-
狭义皖南
以黄山、宣城为核心,涵盖黄山山脉及余脉(如天目山)、徽派建筑区及茶叶产区。具体包括宣城、宣江、广德、郎溪、宁国、旌德、绩溪,黄山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太平,池州石台、青阳、东至,芜湖南陵等地。
-
广义皖南
包含池州部分地区及长江以南其他区域,如九江、黄冈等,但黄山、宣城是核心代表。
-
皖西
指大别山山脉及余脉,涵盖安徽大别山区及湖北交界地带,包括安庆岳西、潜山、太湖、宿松、桐城,六安霍山、舒城等。
-
皖北
指安徽北部,包括大别山与河南交界区域(如金寨、六安)及淮北平原。
二、文化与生态特征
-
皖南
以徽派建筑(如古村落)、徽菜、茶文化著称,背甲及盾甲类龟类(如黄缘)的背甲中间呈红木色,与皖西、皖北有明显差异。
-
皖西
文化以鄂豫文化为主,背甲中间呈棕红色,背高者较多,公龟多为强壮型(犀牛头型)。
-
皖北
文化融合中原与江淮特色,兼具农耕与山区文化特征。
三、争议区域说明
-
安庆 :部分文献称其为皖南,但因长江流经位置及受江西文化影响,更常被归为皖西南或江南。
-
池州 :狭义皖南仅包含池州部分地区,整体更偏向皖东。
四、总结
皖南与皖西的划分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核心差异在于是否包含黄山、宣城等区域。地理上以长江为界(皖南),以山脉为界(皖西),文化上则体现为徽文化与鄂豫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