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肠溃疡的处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综合制定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一、药物治疗
- 抑制胃酸分泌
-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促进愈合。
- 黏膜保护剂
- 如硫糖铝、瑞巴派特等,可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加速修复。
- 抗生素治疗
- 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
- 免疫调节药物
- 针对自身免疫性病因,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二、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原则
- 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羹),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食物。
- 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对肠道的刺激;适当运动(如慢跑)增强体质。
- 情绪管理
-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影响恢复。
三、手术治疗
适用于以下情况:
- 并发症:如肠穿孔、大出血、肠梗阻等,需行肠段切除或修补术。
- 药物难治性溃疡: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需评估后选择微创或传统手术。
四、辅助治疗与监测
- 内镜治疗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电凝术可用于清除局部病变。
- 定期复查
- 通过胃肠镜或影像学检查监测溃疡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 避免诱发因素:如非必要,停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或更换替代药物。
- 个体化方案:老年或免疫力低下者需谨慎调整药物剂量及手术风险。
综合上述措施,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并长期随访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