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道出血需根据出血量和病因采取分层处理,以下为综合处理方案:
一、紧急处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侧卧避免误吸,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呕血严重时需暂时禁食并胃肠减压。 -
补液与纠正休克
通过静脉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严重贫血或大量出血时需输血治疗。
二、止血措施
-
药物治疗
-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
- 生长抑素/奥曲肽:适用于门静脉高压或活动性出血,可减少内脏血流。
- 止血敏/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
-
内镜干预
明确出血部位后,通过内镜进行电凝、注射止血剂或血管夹闭,尤其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
手术止血
内科治疗无效或大血管破裂时,需急诊手术结扎血管或切除病变肠段。
三、病因针对性治疗
-
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肠炎需用抗生素,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支持为主。 -
消化性溃疡
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 -
结构性异常
肠套叠、息肉或血管畸形需通过内镜或手术切除。
四、恢复期管理
-
饮食调整
出血停止后从流质(米汤、稀粥)逐步过渡至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油炸食物。 -
监测与复查
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大便潜血,必要时重复内镜评估愈合情况。
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需额外考虑维生素K缺乏或凝血障碍,需补充维生素K或凝血因子。所有治疗需在医疗机构严密监护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