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咬伤的判断和处理
判断是否中毒
-
局部症状:
- 被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 伤口流血较多,因为水蛭的唾液中有抗凝血物质。
- 可能出现红斑、风团,严重者可出现大疱及坏死。
-
全身症状:
-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子宫出血等。
- 严重时,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剧烈腹痛、血尿、昏迷等。
-
特殊部位症状:
- 水蛭进入阴道、尿道等部位时,可引起阴道流血、尿痛或血尿。
- 水蛭进入鼻腔时,可引起间歇性鼻塞、鼻衄、鼻痛、流涕及鼻内蠕动感。
处理方法
-
去除水蛭:
- 不要强行拉扯水蛭,以免吸盘断入皮内引起感染。
- 可用手轻拍水蛭,使其脱离皮肤。
- 可用食醋、酒、盐水、烟油水或清凉油涂抹在水蛭身上和吸附处,使其自然脱出。
-
伤口处理:
- 水蛭脱落后,伤口局部的流血与丘疹可自行消失,一般不会引起特殊的不良后果。
- 在伤口涂抹碘酒预防感染。
-
全身症状处理:
- 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子宫出血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 严重时,可能需要输液输血,加用强心药等对症治疗。
-
预防措施:
- 在水田作业时,可穿长筒靴避免浅水中水蛭的叮咬。
- 在亚热带丛林中工作或旅游时,穿长衣长裤并扎紧领口、袖口和裤脚,以防旱水蛭爬入叮咬。
- 避免在池塘洗脸、游泳或饮生水,以防水蛭钻入鼻腔等部位。
如果您在清明溯溪时被水蛭咬伤,并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