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心血管损害不会遗传。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其心血管损害是由 HIV 感染、机会性感染、肿瘤以及治疗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素导致,并非由遗传基因决定。具体如下:
- 病毒直接或间接作用:HIV 可直接感染心脏细胞和血管内壁细胞,导致炎症反应和血管损伤。HIV 感染者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心脏,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进而损害心血管系统。
- 肿瘤因素:艾滋病患者罹患卡波西肉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几率增加,肿瘤细胞浸润心肌、侵犯瓣膜或突入心室腔,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侵犯心包则引起心包积液,这些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 药物副作用:艾滋病患者常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会进一步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上这些导致艾滋病心血管损害的因素均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所以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不过,艾滋病可通过母婴传播使儿童感染 HIV,进而可能引发心血管损害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但这是病毒传播导致的,并非遗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