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治疗
- 隔离与休息:确诊后立即呼吸道隔离,避免接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保证充足休息,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对症治疗: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冷敷、温水擦浴)或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咳嗽剧烈者使用止咳祛痰药(氨溴索、右美沙芬);呼吸困难需吸氧或机械通气。
2. 抗结核药物治疗
- 核心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用药,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
- 强化期(2个月):联合使用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
- 巩固期(4个月及以上):通常继续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疗程需9-18个月甚至更久。
- 药物调整:根据年龄、体重和病情调整剂量,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药物副作用。
3. 激素辅助治疗
- 重症患儿可短期(2-4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减轻炎症和中毒症状,促进吸收,但需严格遵医嘱。
4. 手术治疗
- 仅适用于抗结核治疗无效的严重并发症,如干酪样病灶、厚壁空洞、支气管狭窄等,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5. 中医辅助调理
- 可配合中药调理体质,缓解症状,但需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避免耐药性产生。
- 定期复查:监测药物反应、肝功能和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 营养与护理: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提示:早期规范治疗是关键,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延误诊治或合并肺外结核可能影响疗效。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至专科医院就诊,确保治疗科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