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是否中毒的关键症状
-
局部皮肤反应
- 红肿、瘙痒:被螨虫咬后,皮肤可能出现红肿、剧烈瘙痒,尤其在夜间加重。
- 皮疹或水疱:叮咬处可能出现红色丘疹、水疱,中央可能有小瘀点。
- 渗液或化脓:若皮肤破损后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细菌感染,导致渗液、化脓。
-
全身症状
- 发热、头痛:部分人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过敏反应。
- 呼吸困难: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二、处理建议
-
初步处理
- 清洗伤口:立即用温和肥皂和清水清洗被咬部位,减少感染风险。
- 避免抓挠:抓挠可能加重瘙痒和皮肤损伤。
-
药物缓解
- 外用药物: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缓解瘙痒和红肿。
- 口服药物:若症状严重,需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或抗生素。
-
就医判断
- 及时就诊:若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全身皮疹或感染迹象(如红肿扩散、化脓),需立即就医。
- 专业检查:医生可能通过皮肤镜或实验室检查确认是否为螨虫叮咬及过敏反应。
三、预防措施
-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衣物,避免潮湿环境滋生螨虫。
- 避免接触螨虫:减少在潮湿、阴暗环境中的暴露,如溯溪后及时更换鞋袜。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快就医,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