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处理需结合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 脱离过敏原/消除诱因:明确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药物诱因后,立即避免接触或停用可疑药物。
- 针对病因治疗:寄生虫感染需驱虫治疗(如甲苯达唑);真菌感染需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
二、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急性期/重症患者:首选口服泼尼松,可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吸入激素:作为全身激素减量后的辅助治疗,用于控制哮喘症状。
-
免疫调节剂
- 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缓解过敏反应相关症状(如瘙痒、水肿)。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活性,适用于慢性或合并哮喘患者。
-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硫唑嘌呤):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病例。
-
生物制剂
- 抗IgE抗体(如奥马珠单抗):适用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可减少激素用量。
三、其他治疗
- 吸氧治疗:对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患者,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维持血氧饱和度。
- 支气管肺泡灌洗:清除气道黏稠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尤其痰液潴留严重者)。
- 白细胞去除术:快速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但疗效短暂。
四、日常管理
- 环境控制: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洁以减少尘螨等过敏原。
- 预防感染: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疾病加重。
- 定期监测:复查胸部影像学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评估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擅自减停;寄生虫或真菌感染患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驱虫药与激素不可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