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腹泻控制药物
- 生长抑素:通过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腹泻,但可能引起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孕妇禁用。
- 洛哌丁胺:作为肠动力抑制剂,可减少排便次数,但需注意头痛、便秘等副作用,孕妇慎用。
2. 营养支持与代谢调节
- 替度格鲁肽(新型药物):通过促进肠道绒毛生长改善吸收功能,帮助部分患者摆脱肠外营养依赖,但需结合个体化诊疗方案。
- 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如肌注维生素B12(针对回肠切除超90cm患者)、维生素D(钙缺乏时)等。
3. 并发症管理
- 抗生素:针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常用甲硝唑、利福昔明等短期治疗以缓解腹胀。
- 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s),用于减少胃酸分泌。
4. 其他支持治疗
- 口服补液盐(ORS):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建议每日摄入500-750ml。
- 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必要时结合家庭肠外营养支持。
注意事项: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剂量。长期依赖肠外营养可能引发感染等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并调整方案。对于药物疗效不佳或病情复杂者,可考虑手术干预(如小肠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