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误食含有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或污染源传播。具体包括:- 食用未煮熟的鱼类、虾类等水产品,这些水产品可能携带巨吻棘头虫幼虫;
- 接触被虫卵污染的土壤、水源或甲虫等中间宿主(如金龟子、天牛),并通过手部接触或摄入污染食物进入人体;
- 偶然吞食含有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或蟑螂残体,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棘头体后感染终宿主。
-
病理机制
-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其吻突穿透肠壁黏膜,引发局部炎症、出血甚至穿孔;
- 虫体代谢产物和毒素可加重肠道损伤,导致腹痛、腹泻、消瘦等症状;
- 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更易感染且病情严重。
-
宿主与传播特点
- 猪是主要终宿主,甲虫为中间宿主,人属于偶然宿主,虫体在人体内通常无法发育成熟;
- 虫卵在土壤中存活数月,污染环境后可能长期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综上,巨吻棘头虫病的形成是虫体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中间宿主侵入人体,并在肠道内引发病理损伤的过程。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污染源,并加强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