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以下是具体分析:
-
神经系统
- 无菌性脑膜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腹痛、咽痛、畏光等症状,小婴儿大多无神经系统症状,但较大儿童则可能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等。一般病程为5~10天,大多可自行恢复,但有时可见暂时性肌力衰退,体力恢复较慢,成人患者脑膜刺激征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 脑炎:临床表现与乙脑相似,可有发热、神志障碍、惊厥、昏迷、平衡失调等,常伴脑电图异常。柯萨奇B组病毒可在新生儿及婴儿中引起广泛性脑炎,常伴心肌炎和肝炎,病情多重危,起病急,频发惊厥,易发生呼吸衰竭,严重病例可致死。
- 瘫痪性疾病:临床上以肢体软瘫为主,一般症状轻,恢复快,极少留下后遗症,但大流行中也可遇到重症引起延髓麻痹者。
-
心脏系统
- 急性心功能衰竭:多见于新生儿,成人也可发生。起病突然,有阵咳、面色苍白、发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迅速出现心衰,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肝脏急剧增大,伴肺水肿,心电图呈低电压,心动过速,T波倒置和ST段低平等。
- 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以过早搏动、心动过速或各类传导阻滞为主,心电图检查有助确诊。轻者恢复快,但也可持续数月不愈,甚至反复发作达数年之久。
- 猝死:常在夜间发生,尸检证实为心肌缺血梗死或广泛心肌坏死,可在心肌细胞内找到肠道病毒抗原。
- 慢性心肌病: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心脏病变,涉及心脏传导系统、心内膜、心瓣膜或心包膜,造成弹力纤维增生症、慢性心肌病、狭窄性心包炎等。胎儿期感染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如先天性钙化性全心炎等。
-
肌肉骨骼系统
- 流行性肌痛或称流行性胸痛:常发生局部地区爆发流行,多见于年长儿童和青壮年。主要表现为发热和阵发性肌痛,可累及全身各肌肉,而以腹部最多见,尤以膈肌最易受累。肌痛轻重不一,重者甚至可引起休克,儿童较轻,肌肉活动时肌痛加剧。
-
消化系统
-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吞咽时咽痛更突出,咽部充血,在咽部、上颚、悬雍垂或扁桃体上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溃破形成黄色溃疡,一般4~6日后自愈。
- 手足口病:潜伏期2~5日,初起症状为低热,流鼻涕、厌食、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不久疱疹溃破即成溃疡,同时皮肤可出现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以手足为多,常位于手背、指间,偶见于上臂、大腿、臀部和躯干,呈离心分布。小疱疹散在,较水痘疱疹为小,直径约3~7mm,疱壁厚质稍硬,由几个至数十个,2~3日内自行逐渐吸收消退,不留痂。
- 婴儿腹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腹泻症状相似。
-
呼吸系统
- 肠道病毒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21、24及B2~5型都曾引起轻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A21大多在军人群中引起。
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危害较大,从神经系统到心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均可受累,且部分疾病病情凶险,因此需高度重视肠道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