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Pyogenic Cholangitis,AP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疾病,通常由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以下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形成的详细过程和原因:
病因
-
胆管结石:
- 原发性胆管结石:主要是“胆红素钙”结石,多见于农村地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均可发生,常伴有胆管狭窄。
- 继发性胆管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主要来自于胆囊结石,当胆囊收缩时,小结石排入胆道,引起胆道梗阻。
-
胆道寄生虫:
- 常见的寄生虫有胆道蛔虫、华支睾吸虫等,其中胆道蛔虫症是肠道蛔虫病的并发症。蛔虫钻入胆管,引起胆道不完全性梗阻,同时将细菌带入胆道,导致感染。
-
肿瘤:
- 主要是胆道及壶腹周围的肿瘤,肿瘤生长引起胆道梗阻,胆汁排泄不畅,淤积的胆汁继发细菌感染。
-
胆管狭窄:
- 由炎症、手术或外伤引起的胆管良性狭窄,造成胆汁排泄不畅,容易遭致细菌感染。
-
其他原因:
- 先天性胆道解剖异常、胆肠吻合口狭窄、PTC、ERCP等介入治疗后引起的胆道梗阻。
发病机制
-
胆管梗阻:
- 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淤积。
- 胆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胆管扩张,胆管壁黏膜肿胀,梗阻进一步加重并趋向完全性。
-
细菌感染:
- 细菌主要来自肠道,经乏特壶腹或胆肠吻合口逆行进入胆道。
- 细菌亦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道进入胆道。
-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粪链球菌和某些厌氧菌。
-
胆管壁缺血:
- 休克、低血压等情况可导致胆管壁缺血,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引发细菌感染。
-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 Oddi括约肌痉挛或松弛异常,影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排泄,导致胆管内压力变化,胆汁淤积,利于细菌滋生。
-
免疫功能低下:
- 老年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患有慢性疾病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病理生理变化
- 胆管内化脓性感染: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壁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溃疡形成,管腔内逐渐充满脓性胆汁或脓液。
- 脓毒血症:当胆管内压力超过一定阈值时,肝细胞停止分泌胆汁,胆管内细菌和毒素逆行进入肝窦,产生严重的脓毒血症。
- 全身炎症反应:大量的细菌毒素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起病急骤,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