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持气道通畅
- 采取半卧位或头后仰位,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
- 雾化吸入或湿化气道,必要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解除痉挛。
2. 氧疗支持
- Ⅰ型呼吸衰竭: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为主,氧流量1-2升/分钟。
- Ⅱ型呼吸衰竭:需无创通气(如CPAP/BiPAP)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流量5-8升/分钟。
- 监测血氧饱和度及二氧化碳分压,调整吸氧浓度。
3. 病因治疗
- 感染性:根据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细菌感染用头孢类)或抗病毒药物。
- 非感染性:如哮喘发作需加用糖皮质激素,肺结核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4. 辅助治疗
- 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交替使用,刺激呼吸中枢。
- 糖皮质激素:静脉用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及脑水肿。
- 并发症处理:纠正酸碱失衡、控制脑水肿及心力衰竭。
5. 转诊与监护
- 病情危重者需立即转入ICU,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气分析。
- 加强护理,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预防压疮及交叉感染。
提示:小儿呼吸衰竭进展迅速,需快速识别病因并精准干预,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