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性成分
棉子中含有棉酚类色素,这是一种血液毒和细胞原浆毒,可对心血管、肝、肾、神经等器官造成损害,同时影响性腺和生殖细胞。 -
摄入途径
- 直接食用:误服棉子、棉子饼或大量/长期食用未精制的棉子油(含棉酚超标)是主要中毒途径。
- 加工不当:若棉子未经过加热、加碱、发酵等处理,棉酚无法被有效去除,食用后易引发中毒。
-
中毒机制
棉酚进入人体后干扰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多系统损伤:-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 神经系统:头晕、乏力、抽搐甚至昏迷;
- 循环与泌尿系统:低血压、心力衰竭、蛋白尿等;
- 其他:夏季大量食用可能引发高热、皮肤灼热无汗等特殊症状。
-
个体差异
不同人对棉酚的耐受性不同,部分人可能因少量接触即出现中毒反应。
预防关键:避免食用未处理的棉子制品,确保棉子油经过精制加工,并加强相关食品的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