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粪类圆线虫病是由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的丝状蚴侵入人体,并在肺内移行、发育所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症状的疾病。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感染途径
- 经皮肤感染: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当它们接触到人体皮肤后,可主动钻入皮肤或黏膜,进入宿主体内。比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人们赤脚行走在被丝状蚴污染的土壤上时,就容易被感染。
- 体内感染:还有一部分丝状蚴会随血流进入右心至肺,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然后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被吞咽至消化道,并钻入小肠(尤以十二指肠、空肠为多)粘膜,蜕皮2次,发育为成虫。雌虫多埋于肠粘膜内,并在此产卵。虫卵发育较快,数小时后即可孵化出杆状蚴,并自粘膜内逸出,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
体内移行发育
- 幼虫在肺部移行:丝状蚴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在肺部,它们会在肺组织中移行,引起肺部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 幼虫在体内继续发育:部分幼虫可能会在肺部或其他器官中继续发育,成为成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但也可能通过血液或其他途径传播到全身其他部位,引起更广泛的症状。
-
免疫反应与症状加重
- 免疫反应:人体感染粪类圆线虫后,会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一方面,免疫系统会试图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另一方面,寄生虫也会释放一些物质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肺部炎症加重,出现哮喘、过敏性肺炎等症状。
- 症状加重: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推移,肺部病变可能会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并发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等疾病。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是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侵入人体后在肺内移行、发育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形成过程包括经皮肤或体内感染、体内移行发育以及免疫反应与症状加重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