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原发型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初次侵入小儿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占儿童各型肺结核总数的85.3%。
形成原因
-
结核杆菌的侵入:
-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吸入结核杆菌的飞沫或空气中带有结核菌的尘埃进入肺内,产生肺部原发病灶。
- 消化道感染:饮用未消毒的患结核病牛的牛奶或吃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或与结核病人共用食具等,使结核杆菌进入消化道,引起咽部或肠道原发灶。
- 经胎盘及皮肤黏膜感染:经胎盘传染可致宫内感染结核病,多在产后发现,其母亲在产前有活动性肺结核或粟粒型肺结核。
-
免疫力低下:
- 小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外界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引发原发型肺结核。
- 家庭环境差、居住条件不良、营养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小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结核杆菌的风险。
-
接触感染源:
- 接触患有肺结核的病人是小儿感染结核杆菌的主要途径。如学校、托儿所等集体场所,若有肺结核患者未及时治疗或未做好隔离措施,将极易导致小儿感染。
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到达肺内,在毛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生长,引起结核性细支气管炎,继而形成结节或结核性肺炎。原发灶可发生在肺的任何部位,但大多在肺的上叶或中部,下叶的上部,以右肺为多见,常靠近胸膜。在原发感染过程中结核菌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气管旁或支气管旁淋巴炎。
当气管旁或支气管旁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甚至穿破气管支气管壁而形成气管内结核,侵蚀、压迫,若淋巴结干酪物质破入气管,可引起肺部播散性病变。
临床表现
原发型肺结核起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常在体检做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或有轻度的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轻咳、纳差、消瘦、盗汗、疲乏等。也有呈急性发病,有高热、咳嗽,酷似流感,肺炎,或出现皮肤黏膜过敏表现。
在年幼儿,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声音嘶哑、百日咳样咳嗽、局部肺气肿或含气不良,甚至肺不张等。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治疗主要是抗结核化学治疗,其用药原则是: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分阶段。
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普及卡介苗接种等。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形成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与治疗等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相关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