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处理
- 体位调整:将患者头部抬高30°,保持头部居中位以改善脑静脉回流。
- 控制液体摄入:限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加重脑水肿。
-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脑疝风险。
二、药物治疗
- 脱水降颅压:
- 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5mL/kg),适用于急性颅高压。
- 高渗盐水(3%-23.4%):通过渗透梯度降低颅内压,适用于低血压或甘露醇无效者,需监测血钠及肾功能。
-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可联合使用以增强脱水效果。
- 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6-32mg/日)可减轻脑水肿,但需注意高血糖、感染等副作用。
- 其他药物:乙酰唑胺减少脑脊液生成,类固醇激素控制炎症。
三、手术治疗
- 病因治疗:
- 肿瘤切除:若颅高压由肿瘤引起,手术切除是根本措施。
- 血肿清除:脑出血或硬膜下血肿需开颅或钻孔引流。
- 减压术:
- 去骨瓣减压:急性颅高压可去除部分颅骨以增加颅腔容积。
- 脑脊液引流:脑室或腰大池引流术适用于脑积水或颅内感染。
四、特殊治疗
- 亚低温疗法:降低体温至32-35℃,减少脑代谢和颅内压,需注意复温缓慢以避免反弹。
- 过度换气:通过呼吸机控制PaCO₂在30-35mmHg,短期降低颅内压。
- 巴比妥昏迷疗法:深度镇静减少脑血流和代谢,适用于难治性颅高压。
五、病因及支持治疗
- 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纠正休克、解除脑积水等。
- 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预防并发症(如压疮、感染)。
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结合影像学、颅内压监测及多模态指标调整方案。
- 禁忌证:避免快速大量输液、低渗溶液及不当使用镇静剂。
对于严重颅高压或药物无效者,需及时采取手术或联合治疗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