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潜伏期和前驱期(出生6个月内)
- 无明显症状:多数患儿在此阶段无临床表现,仅表现为CD4+T细胞减少。
- 轻微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感染、低热、喂养困难、腹泻等非特异性表现。
二、发作期(感染进展期)
1. 急性细菌感染
- 反复呼吸道/皮肤感染:40%可能发展为败血症,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
- 鹅口疮: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膜,擦去后可见红色创面,反复发作。
2. 机会性感染
- 肺型: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致死性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 中枢神经型:脑脓肿、脑膜炎等,症状包括头痛、意识障碍、运动障碍。
- 胃肠型:慢性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腹痛、体重下降,严重者因电解质紊乱死亡。
- 全身症状:持续发热(38℃左右,持续1-2周以上)、乏力、消瘦。
3. 发育与形态异常
- 生长迟缓: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身高增长缓慢。
- 畸形:小头畸形、颜面畸形(眼距宽、鼻梁塌陷、嘴唇肿胀等),与感染胎龄相关。
- 其他体征:皮疹、血小板减少(皮肤瘀斑、出血)、肝脾肿大、病理性黄疸。
4. 并发症
- 严重感染:如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 肿瘤:卡波西肉瘤(皮肤或淋巴结紫色结节)。
三、其他常见症状
- 贫血:面色苍白、结膜及口唇色泽浅。
- 神经系统异常:运动、认知、语言发育迟缓,部分出现癫痫或智力低下。
若发现新生儿存在上述症状,尤其是母亲为HIV感染者或高危人群,需及时就医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及免疫学评估。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改善预后,但需长期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