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腺病毒性肺炎的治疗需结合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药物及必要时的支持治疗,具体药物选择如下:
一、抗病毒药物(核心治疗)
- 利巴韦林:通过抑制病毒RNA合成发挥作用,需早期使用以控制病毒复制。
- 干扰素(雾化或注射):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干扰病毒繁殖。
- 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对腺病毒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情况。
二、对症治疗药物
- 退热:
-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体温≥38.5℃时使用。
- 止咳化痰:
- 右美沙芬、氨溴索:缓解干咳及排痰困难;
- 肺力咳、易坦静:中成药辅助止咳化痰。
- 平喘:
-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通过雾化或口服改善喘息症状。
三、免疫调节药物
- 静脉丙种球蛋白:用于重症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提供被动免疫支持;
- 胸腺肽:增强T细胞功能,辅助抗病毒治疗。
四、抗生素(仅限继发细菌感染)
- 头孢类(如头孢克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针对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五、支持治疗
- 营养补充:高蛋白饮食(鸡蛋、牛奶)及维生素丰富的蔬果,增强抵抗力;
- 补液及电解质:纠正脱水,维持内环境平衡。
注意事项
- 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 若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必要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搜索结果中提及的规范治疗方案,具体用药需结合患儿实际病情由医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