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学科协作管理
-
建立多学科团队
接诊医院需联合内分泌科、产科、外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根据患者孕周、高钙血症严重程度及风险-获益比制定个体化方案。若病情复杂,需转诊至综合性医院诊治。 -
诊断与评估
- 诊断前需排查家族性或综合征性高钙血症。
- 通过血电解质检查确认高钙血症,并评估孕妇症状(如乏力、恶心、肾结石等)。
二、内科治疗(适用于轻症)
-
无症状或轻度患者
- 白蛋白校正血钙≤2.85 mmol/L时,可暂不手术,但需密切监测血钙及胎儿情况。
-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高钙血症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
-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 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需谨慎使用,可能通过胎盘导致胎儿甲低或甲状腺肿大。
- 若需用药,首选丙硫氧嘧啶,并从小剂量开始,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三、外科手术治疗(中重度患者首选)
-
手术时机
- 妊娠中期(4-6个月):首选手术时机,此时胎儿较稳定,手术风险相对较低。
- 紧急情况:若出现高钙危象、严重并发症(如胰腺炎、肾衰竭)或药物治疗无效,任何孕周均可手术。
-
术后管理
- 术后需连续监测新生儿血钙水平,警惕低钙血症导致的肌无力或搐搦。
- 产妇需长期随访血钙,调整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
四、产科与新生儿管理
-
产科监测
- 加强产检,关注妊娠期高血压、早产等风险。
- 分娩后需密切观察新生儿低钙血症症状(如手足搐搦)。
-
新生儿处理
- 未诊断甲旁亢的孕妇分娩后,若新生儿出现低钙血症,需排查母体甲旁亢可能。
- 严重低钙血症需静脉补钙,并长期监测。
五、特殊情况处理
- 未行手术患者:产后需持续监测血钙,避免高钙血症复发。
- 育龄期非妊娠患者:符合手术指征者建议术前明确病灶定位,治愈后再计划妊娠。
总结
妊娠合并甲旁亢需个体化治疗,以孕妇安全为核心,结合多学科协作、药物与手术干预,并加强产科及新生儿监护。具体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