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心综合征的形成机制
胃心综合征(Gastrocardiac Syndrome),又称Roemheld综合征,是一种由胃部疾病反射性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病症。其形成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神经反射:
- 胃冠反射:由于支配心脏的胸2~6脊神经与支配胃的胸3~9脊神经有部分交叉,当胃部疾病疼痛发作时,可通过胃冠反射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缺血而诱发心绞痛或心律失常。
- 化学感受器刺激:胃内容物的反流,胃酸刺激了黏膜内的化学感受器,使贲门失弛缓,造成食管弥散性痉挛,当进食或吞咽之际会发生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
应激反应:
- 胃部疾病的疼痛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使心率加快,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氧含量相对或绝对的不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产生心前区不适、心绞痛等。
-
交感神经兴奋:
- 疼痛与精神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出现胸闷、心悸、早搏、心动过速等症状。
-
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衡:
- 血小板合成与分泌TXA2增加,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PGI2减少,导致PGI2/TXA2失衡,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诱发心绞痛。
常见病因
胃心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
-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和心脏相关神经。
- 胃炎: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神经反射异常。
- 胃溃疡:形成溃疡面,刺激神经并影响心血管。
- 胃扩张:使胃内压力增高,间接影响心脏。
- 幽门梗阻:食物和胃液排出受阻,导致胃内压力升高,影响心脏。
- 胃癌:肿瘤细胞分泌物质影响心血管。
这些胃部疾病通过上述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胃心综合征的发生。治疗胃心综合征的关键在于治疗胃部原发病,同时对心血管症状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