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情进展与康复目标
ARV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右心室心肌纤维脂肪替代,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治疗目标以控制症状、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和延缓疾病进展为主,而非完全“康复”。 -
治疗周期与效果
- 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需长期使用,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频率。
- 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可预防猝死,但需终身随访。
- 导管消融对部分难治性心律失常有效,但可能需多次治疗。
-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选择,术后需长期免疫抑制治疗。
-
康复影响因素
-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严格限制高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有助于减缓疾病进展。
- 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类型(如DSP、PKP2)可能影响病程和治疗效果。
-
长期管理建议
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脏MRI,动态评估心功能。同时需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降低猝死风险。
综上,ARVC患者需终身管理,康复时间无法简单量化,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