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骼发育异常
患者常表现为身材矮小、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如胸腰椎后凸)、关节僵硬及活动受限,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膝外翻、鸡胸、四肢挛缩等。重型患者还可能出现寰枢脱位、脊髓压迫症状(如痉挛性截瘫)或腕管综合征。 -
面部特征改变
典型面容包括头大、鼻梁低平、眼距宽、嘴唇厚、前额及颧骨突出等,呈现“容貌粗笨”的特点。 -
眼部问题
多数患者会出现角膜浑浊(周边性或全层混浊),可能伴随视力下降,严重者可致盲。 -
心血管损害
常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区可闻杂音)、心脏瓣膜病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肥厚或心力衰竭。 -
肝脾肿大
肝脏和脾脏轻至中度肿大,可能伴随消化功能异常。 -
其他症状
- 听力损害:进行性听力下降或耳聋。
- 呼吸系统:可能并发肺功能不全或梗阻性呼吸困难。
- 神经系统:少数患者出现脑积水、痉挛性截瘫等。
- 智力发育:多数智力正常,但轻型病例可能出现轻度智力障碍或第二性征发育延迟。
分型差异:
- 重型(MPSⅥ-A型):症状严重,2-3岁即发病,骨骼畸形显著,多合并角膜浑浊、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 轻型(MPSⅥ-B型):发病较晚,骨骼畸形较轻,病情进展缓慢,可能仅表现为身材矮小和轻度角膜混浊。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至内分泌科或遗传代谢科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如酶替代疗法)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