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形态与历史演变
葫芦岛的名称由来可以从地理形态和历史演变两方面进行解释:
一、地理形态特征
葫芦岛的名称主要来源于其独特的半岛地形,酷似葫芦。该地区三面环水,东临辽东湾,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整体呈尾大头小的葫芦状,中段狭窄,最南端略有突出。这种形态特征在多个权威资料中均有描述。
二、历史演变过程
-
早期名称与地理特征关联
葫芦岛在清朝早期被称为“折岗”,位于今锦西县东南部辽东湾西岸,因半岛形状得名。1961年设立葫芦岛区时,该区域仍属锦州市管辖,名称沿用。
-
更名原因
1994年锦西市升格为地级市后,原“折岗”名称与邻近的锦州关联过强,易引发混淆。为突出地理特征并彰显历史意义,1994年正式更名为“葫芦岛市”,同时将原葫芦岛区划归为龙港区。
-
名称的延续性
尽管行政区划调整后名称正式更改为“葫芦岛市”,但“葫芦岛”作为地理实体的称呼仍被广泛使用,且与市辖区“龙港区”的命名逻辑一致。
总结
葫芦岛的名称是地理形态与历史发展的共同结果。其形状特征与神话传说(如“宝葫芦”)的结合,使“葫芦岛”成为兼具自然属性与文化寓意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