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也称为急性间质性胰腺炎)是胰腺的一种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胰腺的水肿和炎症反应,但通常没有或仅有轻微的胰腺组织坏死。以下是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机制:
主要原因
- 1.胆道疾病:胆结石:胆结石堵塞胆总管,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腺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自身消化和炎症。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引起的炎症可以扩散到胰腺,导致胰腺炎。
- 2.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胰液分泌增加,胰管内压力升高,胰酶激活,最终引发胰腺炎。
- 3.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高脂血症)可以导致胰酶的异常激活,引发胰腺炎。
- 4.药物和毒物: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磺胺类药物)和毒物(如有机磷农药)可以引起胰腺炎。
- 5.感染: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胰腺炎。
- 6.其他因素:创伤:胰腺外伤或手术损伤。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胰腺炎。
形成机制
1.胰酶激活: 正常情况下,胰酶在胰腺内以非活性形式存在。当胆汁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胰腺管时,胰酶被激活,开始消化胰腺组织,导致炎症和损伤。
2.炎症反应: 激活的胰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导致胰腺水肿和炎症。
3.血管通透性增加: 炎症介质(如组胺、缓激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胰腺组织水肿。
4.局部缺血: 胰腺水肿和炎症反应可以压迫胰腺血管,导致局部缺血,进一步加重胰腺损伤。
临床表现
- 腹痛:上腹部剧烈疼痛,向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 发热:轻度发热。
- 腹部压痛:上腹部压痛,反跳痛不明显。
-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显著升高是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指标。
治疗
- 禁食和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缓解胰腺负担。
- 液体复苏: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镇痛: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 抗生素:如果有感染迹象,使用抗生素。
- 营养支持:在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饮食,必要时进行肠外营养。
通过以上措施,大多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可以痊愈,但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胰腺炎,需要更积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