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的危害程度与其病情进展和干预时机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肾功能损伤的严重性
- 蛋白尿与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至重度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可发展为肾病综合征,伴随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甚至胸水、腹水。
- 急性或慢性肾衰竭:未及时治疗时,可能发展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终导致肾衰竭,需依赖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二、并发症风险
- 代谢紊乱:常见高血压、贫血、食欲减退、疲劳等症状,可能加重全身代谢负担。
- 多系统受累:异常单克隆球蛋白不仅损害肾脏,还可能沉积于其他器官,引发神经、骨骼或心血管系统病变。
三、治疗挑战与预后
- 治疗复杂性:需联合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
- 预后差异大:早期干预可延缓肾功能恶化,但若延误诊断或病情快速进展,可能短期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总结:该疾病危害较大,尤其是合并肾衰竭或全身并发症时,可能危及生命。定期监测肾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及尿液分析,早期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