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首先明确导致酸碱失衡的原发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等),并针对性治疗。例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祛痰药(盐酸氨溴索)改善通气。
- 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需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头孢克肟、头孢曲松)。
-
纠正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失衡常与酸碱失衡并存,需同步调整:- 低钾血症:静脉补钾(氯化钾注射液)。
- 高钾血症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中和酸性物质。
- 高钠血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稀释钠浓度。
二、酸碱平衡调整措施
-
补液治疗
- 根据脱水类型(高渗、低渗、等渗)选择补液性质(如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
- 补液量需结合血钠水平及临床表现调整,以恢复组织灌注。
-
药物纠正酸碱失衡
- 代谢性酸中毒: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溶液,提高血液pH值。
- 呼吸性碱中毒:通过鼻导管吸氧或面罩正压通气改善通气,减少CO₂排出。
- 混合型失衡:需联合使用抗酸药(如碳酸氢钠片)和调节呼吸药物(如呼吸兴奋剂)。
三、支持治疗与监测
-
维持呼吸功能
- 严重呼吸困难者需机械通气或吸氧,改善缺氧状态。
-
对症处理
- 针对头晕、肾区疼痛等症状,可给予止痛药(布洛芬)或止晕药(倍他司汀)。
-
动态监测
- 密切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水平及临床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制定方案,避免自行用药。
- 营养支持:饮食以高蛋白、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蔬果,避免刺激性食物。
若出现复合型酸碱失衡症状(如头晕、呼吸困难),建议立即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