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胆碱能药物
如苯海索、普罗吩胺等,适用于全身型/节段型肌张力障碍,尤其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需从低剂量开始缓慢调整,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2. 苯二氮䓬类药物
常用氯硝西泮、地西泮等,通过调节GABA神经递质缓解症状。需注意头晕、镇静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3. 多巴胺能药物
左旋多巴是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首选,儿童起病者建议优先尝试。需从小剂量逐渐增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
4. 肌松剂
巴氯芬通过激活GABA受体减轻痉挛,适用于脊髓损伤等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可能出现嗜睡、乏力等反应。
5. 抗癫痫药物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有效,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毒性反应。
注意事项:
- 口服药物多数疗效短暂,需警惕嗜睡、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
- 肉毒素局部注射可作为补充治疗,但需定期重复
- 难治性病例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建议患者至神经内科专科就诊,通过基因检测、肌电图等明确分型后制定个体化方案。药物调整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