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脊髓型
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 早期症状:步态不稳,行走蹒跚,站立时身体摇晃,宽基底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Romberg征),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
- 进展症状:双手笨拙,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说话缓慢而含糊。后期出现肢体深感觉消失,因锥体束损害明显而出现病理反射。
2. 小脑型
Marie型共济失调:
- 早期症状:自下肢开始出现小脑型共济失调而无感觉障碍,言语常顿挫或暴发,可有锥体束征及欣快,智力减退。
3. 脊髓小脑型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 早期症状:婴儿期发病,小脑型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皮肤、颜面毛细血管扩张,多数伴有舞蹈样手足徐动,随年龄增长而明显。
4. 橄榄桥小脑萎缩
- 早期症状:发病隐匿,病初常觉下肢易倦,步态不稳,双手动作渐不灵活,精细动作难以完成,伴明显的言语障碍,意向性震颤及辨距不良。
5. 遗传性痉挛截瘫
- 早期症状:逐渐进展的下肢痉挛性瘫痪,早期症状为行走时双腿僵硬、不灵活、肌力减弱,由于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呈剪刀步态,跟-膝-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感觉多无障碍。
这些早期症状可能因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都包括步态不稳、行走困难、肢体协调性差等共济失调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