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群体发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的特点。以下是小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年龄、性别和流行病史
- 年龄:发病年龄在3个月到13岁之间,多发生在3岁以上的儿童。
- 性别: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 流行病史:一般有明确的SARS接触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
- 发热:发热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热峰高,腋温多在39℃以上,发热持续时间平均超过1周。可为不规则发热、稽留热或弛张热,但以不规则发热为多。
- 咳嗽:多数患儿咳嗽与发热同时出现,少数发热数天后始出现咳嗽。咳嗽多为有痰咳嗽,少数为干咳,亦有少部分患儿整个病程中均无咳嗽。
- 其他症状:大多数患儿无咽痛、鼻塞或流涕等典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除个别年长患儿诉胸痛和头痛外,大多无肌肉酸痛、寒战、头痛、胸痛等。
- 体征: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多数患儿肺部可闻及啰音,啰音可出现在疾病早期或中期,多为细湿啰音,啰音出现部位多与胸部X片显示的肺实变部位一致,可以双侧或单侧,随着疾病好转而消失。少数患儿始终无啰音、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等病理性呼吸音出现。
并发症
- 继发感染:继发感染的部位多为肺部感染,但也可出现于其他部位如泌尿道、肠道、皮肤等,病原学可以是细菌、结核或真菌等。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由于肺透明膜形成,肺泡Ⅱ型细胞增生和水肿,弥漫性肺泡损伤,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通透性增加,肺内液体增多,肺间质水肿,减少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造成肺泡萎缩,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分流而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从而导致ARDS的发生。
- 休克:重症患儿可因原发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而致感染性休克。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症患儿合并ARDS、休克或DIC等严重并发症,可在此基础上或同时出现全身脏器血管内皮损害,继而发生MODS。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儿由于严重的病毒血症、继发细菌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原因,致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内皮下带大量负电荷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促凝物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同时凝血因子Ⅻ被活化,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引起血管内凝血酶生成增加,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可有血小板降低。
- T细胞亚群分析:CD4+T、CD8+T淋巴细胞均显著降低,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受损。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可发现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
特异性病原学检测
- 抗体检测:在患者血清内检测到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从进展期至恢复期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
- RNA检测:从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粪便等人体标本中检出SARS-CoV的RNA,尤其是多次检测阳性对病原学诊断有重要支持意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配合卫生部门进行治疗和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