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热是由贝纳立克次体(又称寇热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下是其形成的相关因素:
- 病原体:贝纳立克次体大小约(0.2~0.4μm)×(0.4~1.0μm),呈球杆状或短杆状,具有滤过性。该病原体存在抗原相的变异现象,从人、动物或蜱体内新分离的柯克斯体为 Ⅰ 相,含完整的抗原组分,具光滑 Lps(LPSⅠ),毒力比较强;经鸡胚卵黄囊人工多次传代后,变为含粗糙 Lps(LPSⅡ)的 Ⅱ 相弱毒株。
- 传播途径:
- 呼吸道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贝纳立克次体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可在污染的土壤、尘埃等中存活较长时间,形成气溶胶被人吸入后即可引发感染。如在农牧场、屠宰场等场所,相关人员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而感染寇热。
- 接触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与感染贝纳立克次体的家畜如牛、羊、马等密切接触,病原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例如,兽医、饲养员等在照料病畜过程中,若皮肤有伤口,就容易感染。
- 消化道传播:病畜的奶中常含病原体,巴氏消毒法不能将其全部杀灭,饮用奶类尤其是生奶可能得病,也可因饮用生水而受染。
- 发病机制:贝纳立克次体侵入机体后,先在局部单核细胞内生长繁殖,继而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立克次体血症,并累及小血管,向心、肝、肺、肾、脑等脏器播散形成炎症。血管病变主要有内皮细胞肿胀,严重时可有血栓形成。肺部病变可见肺泡充满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物,肺泡间隔增厚,肺间质水肿,严重者类似大叶性肺炎。肝脏出现具有脂肪的坏死肉芽肿。心脏可出现心肌炎、心内膜炎或心包炎,心瓣膜可有赘生物形成,甚至导致主动脉窦破裂或心瓣膜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