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溢,也称为乳汁漏出症或乳头溢液,是指非哺乳期妇女乳房自发地分泌乳汁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与催乳素(PRL)的分泌增加有关,而催乳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负责刺激乳腺产生乳汁。乳溢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生理性原因
生理性乳溢通常发生在妊娠和哺乳期间,这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催乳素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正常反应。口服避孕药也可能引发类似妊娠状态下的激素变化,导致轻度的乳溢现象。
病理性原因
病理性乳溢可以由一系列疾病或状况引发,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下丘脑及其附近的病变:如颅咽管瘤、结节病、癌转移、淋巴瘤等肿瘤可能压迫或影响下丘脑,干扰催乳素抑制因子(PIF)的作用,从而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这类病变可能导致泌乳素瘤,即一种能产生过量催乳素的垂体腺瘤。
-
垂体病变:特别是分泌催乳素的腺瘤较为常见。垂体腺瘤会导致血清催乳素浓度升高,进而引起乳头溢液,并且常常伴有月经失调和其他生殖功能障碍。
-
甲状腺及其他内分泌腺疾患或病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常伴有催乳素增高,这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间接影响了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
-
药物的影响:某些药物如利舍平(用于降血压)、氯丙嗪(抗精神病药物)、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舒必利吗啡等长期使用可能会阻碍PIF的作用,解除其对催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
胸壁病变:例如胸壁损伤(包括外伤、手术、烧伤或带状疱疹等),这些情况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多。
-
其他非内分泌腺肿瘤:如支气管或肾癌等非内分泌腺肿瘤有时会伴随所谓的“异位性”催乳素分泌综合征,即虽然不是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但它们能够分泌催乳素或其他类似物质。
-
精神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神经系统病变、脊髓损伤等因素也可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催乳素的分泌。
-
胸部和乳腺疾病: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炎等乳腺疾病,也可能导致乳头溢液。
为了准确诊断乳溢的原因,医生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以及实验室检查,比如测定血液中的催乳素水平、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扫描)以寻找潜在的肿瘤。对于确诊为高催乳素血症的患者,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调整相关药物、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来降低催乳素水平,或者在必要时采取手术或放射治疗。
乳溢的发生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涉及内分泌系统的多个环节。对于出现乳溢症状的女性来说,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评估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