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肠炎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其危害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以下是对真菌性肠炎危害的详细分析:
-
消化系统症状
- 腹泻:真菌性肠炎患者常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能为水样便或豆腐渣样便,伴有泡沫和黏液,严重时每天可达数十次,这会导致患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 腹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疼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可能是隐痛、胀痛或绞痛等。
- 腹胀:由于肠道炎症和功能紊乱,患者常感到腹部胀满不适。
- 恶心呕吐:真菌感染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摄入。
- 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在少数严重的情况下,如毛霉菌肠炎,血管栓塞后可引起黏膜溃疡甚至穿孔,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肠穿孔导致腹膜炎,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
全身症状
- 发热:患者常有低热或不规则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这是身体对真菌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
- 营养不良:长期患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症状,进一步降低身体的免疫力,使病情更加难以控制。
-
并发症
- 鹅口疮:儿童患者常同时伴有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点或斑块,影响孩子的进食和口腔健康。
- 念珠菌血症:如果真菌性肠炎治疗不及时或患者免疫力极低,真菌可能会侵入血液,引起念珠菌血症,累及多个脏器,如肺、肝、肾等,导致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总的来说,真菌性肠炎的危害较大,不仅会引起消化系统的多种不适症状,还可能导致全身症状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确诊为真菌性肠炎,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