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迁延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综合药物干预、感染控制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措施,以加速病情缓解并减少复发。具体方案如下:
一、规范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为首选药物,可有效减少蛋白尿、延缓疾病进展。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长期使用导致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 免疫抑制剂
- 吗替麦考酚酯(需维持0.5~1年)或环磷酰胺适用于免疫异常活跃者,可抑制肾小球炎症反应。需监测骨髓抑制、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
- 对症药物
-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用于控制水肿和高血压;降压药(如ACEI/ARB类)可辅助降压并保护肾功能。
二、清除感染病灶
- 及时使用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清除龋齿、扁桃体炎等感染源,避免炎症反复刺激肾脏。
- 感染控制不佳可能加重病情或导致复发,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三、生活方式干预
- 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 每日钠摄入量低于3g,减轻水肿和高血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避免增加肾脏负担。
- 避免过度劳累
- 保证充足休息,急性期需卧床;恢复期可适度活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
- 心理支持
- 家长需关注患儿情绪,减轻焦虑,促进治疗依从性。
四、定期监测与随访
- 每2~4周复查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
- 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需监测电解质、骨密度及免疫功能。
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流感季节避免人群聚集,必要时接种疫苗。
通过上述综合干预,多数患儿可在数周至数月内症状缓解。但需注意,该病易迁延,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