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期随访
小型缺损(如<5mm)或无症状患儿,建议定期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缺损变化及心脏功能。部分患儿可能随年龄增长自愈,尤其是1岁内缺损较小者。 -
药物治疗
针对症状缓解和并发症预防,如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抗生素预防感染,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控制高血压。但药物无法根治缺损,需配合其他治疗。 -
介入封堵术
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缺损(通常≥4mm)、位置合适(如继发孔型)且无严重合并症的患儿。通过导管植入封堵器封闭缺损,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年龄一般建议≥2岁,体重≥10kg。 -
外科手术
大型缺损、复杂类型(如原发孔型、静脉窦型)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时需开胸手术,直接修补缺损。虽创伤较大,但能彻底解决问题。术后需系统康复及长期随访。 -
心理支持
关注患儿及家庭的心理压力,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注意事项:
- 术后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半年,并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
- 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靶向药物治疗,严重者可能需延迟手术。
- 避免剧烈运动至少3个月,防止封堵器脱落。
建议家长及时与专科医生沟通,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