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的处理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免疫状态等因素综合制定方案,主要包含以下措施:
一、抗真菌药物治疗
- 氟康唑
- 轻至中度感染:每日200-400mg口服,疗程6-12个月。
- 维持治疗: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稳定后转为氟康唑。
- 两性霉素B
- 重症或免疫抑制患者:静脉注射,0.7-1.0mg/kg/天,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输液速度。
-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 作为替代方案,适用于氟康唑不耐受者,口服或静脉滴注。
- 氟胞嘧啶
- 联合两性霉素B用于重症患者,100mg/kg/天,需注意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二、手术治疗
- 适应症
- 药物治疗无效、病灶局限(如肺结节、肺脓肿)或出现并发症(肺实变)。
- 术式选择
- 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等微创或传统开胸术式。
三、辅助治疗
- 支持治疗
- 吸氧、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止咳化痰药物(氨溴索、复方甘草片)。
- 免疫调节
- 免疫低下者需增强免疫力,如使用胸腺肽、转移因子等。
- 环境管理
- 避免接触鸽粪等隐球菌滋生环境,保持居住环境清洁。
四、特殊人群处理
-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
- 需延长抗真菌疗程,部分需终生维持治疗。
- 基础疾病患者
- 合并慢阻肺、肺结核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
五、监测与随访
- 定期复查胸部CT、真菌培养及肝肾功能;
- 治疗期间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需严格遵医嘱。
附:药物不良反应管理
- 两性霉素B:缓慢输液以减少寒战、肾毒性等反应;
- 氟胞嘧啶:监测血常规及肝酶水平;
- 氟康唑:关注皮疹、胃肠道不适等轻微副作用。
(注:以上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