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并尽可能延长妊娠时间。
治疗方法
-
妊娠前
- 如果孕妇在妊娠前已有高血压和蛋白尿,且血压在150/100mmHg以上,或有氮质血症,则不宜妊娠。一旦妊娠,应及早进行人工流产。
-
妊娠期
- 病情轻者:在医护人员监护下继续妊娠,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避免劳累、受凉、感染等。
- 病情重者:必要时要住院治疗,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定期检查尿常规、尿液比重、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浓度。如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或血压上升到150/100mmHg以上不易控制时,应考虑终止妊娠。
-
妊娠后期
- 慢性肾炎的孕妇,妊娠达到36周时,也应考虑终止妊娠。
-
胎儿期及生产期
- 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受损时,一旦胎儿成熟,应及时终止妊娠。
-
保护肾脏功能
- 改善肾血流量,预防产后出血。
- 孕期优质蛋白质摄入:既利于胎儿生长发育,又不增加肾脏负担。
- 产后适当补液扩容:保护肾脏功能。
-
药物治疗
- 抗高血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用于控制血压。
-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用于减少体液潴留。
-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用于降低尿蛋白水平。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用于控制蛋白尿,但需谨慎使用。
-
饮食调整
- 限制盐的摄入,避免高盐食物。
-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
- 控制水分摄入,避免水肿加重。
-
生活方式
-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劳累和感染。
- 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心理压力。
总结
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孕妇的肾功能、血压、蛋白尿水平、胎儿发育等因素。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制定,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