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治疗:控制血压
- 目标值:一般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若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衰竭,建议降至130/80 mmHg以下。
- 药物选择: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等。若合并心率快,可联用β受体阻滞剂。
2. 生活方式调整
- 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5克,减少动物脂肪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瘦肉、鱼类)。
- 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加重血管损伤。
-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3. 药物辅助治疗
- 抗动脉硬化: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 保护肾功能:使用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改善肾脏微循环;若出现蛋白尿,可联用厄贝沙坦降低尿蛋白。
4. 定期监测与并发症管理
- 监测指标:每3-6个月检查血压、尿常规、肾功能及血磷水平。
- 并发症处理:若合并水肿,可短期使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出现严重肾功能不全时需调整蛋白质摄入并补充α-酮酸。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切勿自行停药。若出现头晕、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