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肾损害的快速恢复需综合抗感染、支持治疗及肾脏保护措施,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抗感染治疗(核心措施)
- 早期广谱抗生素:在明确病原菌前,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吡肟),覆盖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 靶向治疗:根据药敏结果及时更换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减少耐药风险。
- 用药原则:足量、足疗程(一般≥3周),优先选择静脉给药,避免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
二、支持治疗(基础保障)
- 营养支持:通过静脉或肠内营养补充高热量、高蛋白及维生素,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 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注血浆、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提升免疫力。
- 对症处理:高热时物理降温,惊厥使用镇静剂,休克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三、肾损害针对性治疗
- 血液净化:急性肾损伤时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毒素及代谢废物。
- 肾脏保护药物: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ACEI/ARB类药物控制血压及蛋白尿(需监测肾功能)。
四、原发病灶处理
彻底清除感染源,如手术引流脓肿、切除坏死组织或解除胆道/泌尿道梗阻。
五、并发症防治
- 纠正休克:快速补液联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 多器官支持:如肝衰竭时人工肝支持,凝血异常时纠正DIC。
注意事项
- 监测调整:定期检测肾功能、电解质及感染指标,动态调整抗生素和治疗方案。
- 中医辅助:辨证使用中药促进恢复,但需结合现代医学治疗。
通过多学科协作、早期干预及个体化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并降低肾损害后遗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