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体位引流、吸痰、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方法确保气道通畅。
- 氧疗:根据血氧饱和度选择吸氧方式,Ⅰ型可用较高浓度(>35%),Ⅱ型需低浓度持续吸氧(<35%)。
- 营养支持:重症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流质饮食,缓解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二、药物治疗
- 抗生素:用于控制感染,如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等。
- 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沙美特罗等缓解支气管痉挛。
- 祛痰药物:盐酸氨溴索促进痰液排出。
- 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刺激呼吸中枢,改善通气。
三、机械通气
- 无创通气:适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早期,减少气管插管风险。
- 有创通气:严重呼吸衰竭或无创无效时采用,需气管插管。
四、原发病治疗
- 控制慢阻肺、哮喘等基础疾病,戒烟并避免感染。
- 肺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改善肺功能。
五、并发症处理
- 纠正酸碱失衡: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为主,代谢性碱中毒补充氯化钾。
- 预防肺性脑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六、长期管理
- 家庭氧疗:每日>15小时低流量吸氧,改善生活质量。
- 定期复查肺功能,接种流感/肺炎疫苗预防感染。
提示:具体方案需医生根据病情制定,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并配合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