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性低血压本身通常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某些可能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潜在病因具有遗传倾向。具体如下:
- 遗传因素影响:一些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某些类型的自主神经病变等,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增加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风险。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可能导致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或者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下降等,使得家族成员在面对体位变化时,血压调节更容易出现问题,进而引发直立性低血压。有研究表明,在具有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家族中,多个成员都可能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
- 非遗传因素主导:大多数直立性低血压病例是由其他非遗传因素引起的。比如药物副作用,像降压药、抗抑郁药等,会影响血管舒缩功能或血容量,从而导致直立性低血压。脱水会使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长期卧床的人突然站立时,身体的血压调节机制可能无法及时适应,也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均可能损害自主神经功能或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直立性低血压。